新闻中心 /News
半岛·体育官网楞伽白对照完整版
半岛·体育官网楞伽白对照完整版题解 《楞伽经》, 七卷, 十品, 于阗(今新疆和阗一带) 僧人实叉难陀於唐久视元年(公元七○○年) 译出, 全称《大乘入楞伽经》。 此《楞伽经》 在中土凡四译, 现存三本, 均收入《大正藏》 第十六卷中。 其一是刘宋元嘉二十年(公元四四三年) 由印度僧人求那跋陀罗译出, 全称《楞伽阿跋多罗宝经》, 四卷, 四品, 但品名均为一切佛语心品, 分之一、 之二、之三、 之四。 此译之特点是比较质直, 「语顺西音」、「文辞简古」, 以至於「句读有不可读」, 遂使「髦彦英哲, 措解无由, 愚类庸夫, 强推邪解」(详见西门寺法藏撰《入楞伽心玄义》。 大正三十九· 页四三○), 故未能得到弘传...
题解 《楞伽经》, 七卷, 十品, 于阗(今新疆和阗一带) 僧人实叉难陀於唐久视元年(公元七○○年) 译出, 全称《大乘入楞伽经》。 此《楞伽经》 在中土凡四译, 现存三本, 均收入《大正藏》 第十六卷中。 其一是刘宋元嘉二十年(公元四四三年) 由印度僧人求那跋陀罗译出, 全称《楞伽阿跋多罗宝经》, 四卷, 四品, 但品名均为一切佛语心品, 分之一、 之二、之三、 之四。 此译之特点是比较质直, 「语顺西音」、「文辞简古」, 以至於「句读有不可读」, 遂使「髦彦英哲, 措解无由, 愚类庸夫, 强推邪解」(详见西门寺法藏撰《入楞伽心玄义》。 大正三十九 页四三○), 故未能得到弘传。 其二是北魏宣武帝延昌年间由印度僧人菩提流支译出, 全称《入楞伽经》, 十卷,共十八品。 鉴於求那译本之简古晦涩, 菩提流支在翻译此本时力求畅达, 故「加字混文」, 「或致有错」, 「遂使明明正理滞以方言」(同上), 如把「阿赖耶识」与「如来藏」 截然分开, 称「如来藏识不在阿赖耶识中」 等, 就与原意多相背离。 现奉献给读者的这部《楞伽经》, 是唐译本半岛·体育中国官方网, 译者署名是实叉难陀。 实际上,西域僧人弥陀山、 大福先寺僧人复礼等对此经之翻译用力颇勤, 据有关资料记载, 实叉难陀刚译出此经之初稿後, 未来得及再作审校对勘, 就奉敕回西域了,後由「尤善《楞伽》」 之西域僧人弥陀山「奉敕共翻经沙门复礼、 法藏等, 再更勘译」(同上)。 由於此译本几经校勘, 加之采用以梵本对照前两个译本的方法,因此, 义理方面较前二本更准确、 完备, 文字之表述也更加通畅、 流利, 受到佛教界的一致肯定和推崇, 或曰此译本「文敷畅而义昭然, 直使後来, 力不劳而功必倍, 当时称为大备」(宝臣: 《注大乘入楞伽经》 卷一。 大正三十九 页四三三)。 或曰「若论所译文之难易, 则唐之七卷, 文易义显, 始末具备」(宗泐、 如玘: 《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》 卷一。 大正三十九 页三四三)。 正因为这样, 本书选择唐译七卷之《大乘入楞伽经》 为底本。 在具体版本上, 本书采用金陵刻经处本。 此《大乘入楞伽经》, 正如经名所显示的, 是一部大乘经典; 「楞伽」 二字,系梵音, 意译为「难入」。 所谓「难入」 者, 原指摩罗耶山陡削险绝, 为常人所难到; 楞伽城本无门户, 非神通者不可入。 今以处表法, 譬喻此经乃是微妙第一了 义之教, 非大乘利根之人, 不可得入。 此经以楞伽城城主罗婆那王请佛往楞伽城说法为引子, 以大慧菩萨问法为契机, 引出如来之宣讲佛法。 所讲佛法之大要者, 无出「五法」、「三自性」、「八识」、「二无我」, 而所有这些, 又不外乎一心, 能究此心, 即能故宋译之各品皆冠之以「一切佛语心」。 就思想内容说, 《楞伽经》 具有一个明显的特点, 即统合大乘佛教的空、 有二宗。 如果说, 作为《楞伽经》「大要」 之一的「二无我」 显然属於大乘空宗的基本思想, 那么, 构成此经「大要」 的另两个重要方面「八识」、「三自性」,则无疑是传统佛教瑜伽行派的基本教义。 在阅读《楞伽经》 的时候, 人们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情形: 此经一方面反复论述世间万有、 一切诸法、 种种名相, 都是假名安立, 如梦、 如幻、 如乾闼婆城, 是人们妄想分别的结果, 教导人们要远离有无、 断常等虚妄分别见。 另一方面, 此经又一再指出, 所谓如梦、 如幻, 绝非一无所有, 认为如果视诸法如梦、 如幻为一无所有, 那就会陷入外道的断灭之见, 明确指出: 「诸法无我, 非如来藏法身常住之性。」(卷五。 以下引文凡出自《楞伽经》 者, 不再